月经不调是导致女性不孕很重要的因素之一

来源:安安试管婴儿 作者:安安试管婴儿 更新时间:2023-09-22 点击数:

月经提前10天正常吗

一些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调的情况,月经提前就是其中的一种,有人问,月经提前10天正常吗?医生给的答案是否定的。

正常女性的月经周期为28天左右,如果月经来潮周期总是提前7天以上,甚至1个月内两次来潮者,则称为“月经先期”,亦称“月经提前”或“经早”。由于每个女性的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,月经周期也会因此而各不相同,即使周期相对正常的女性有时偶尔也会出现提前或延后几天的误差,一般3-5天都属于范围,或者偶尔提前一次,这些情况都大不必过于担心。但是如果是经常性的月经提前10天,则必须引起关注,建议及早就医。

医生表示导致月经提前的因素主要有内分泌失调、子宫疾病、妇科炎症、精神因素、情绪波动、环境改变、药物影响、劳累、压力过大及营养状况等。比如吃了避孕药,或是身体内某些微量元素失衡,还有情绪不稳定等都会引起月经提前的。长期出差在外,也会引起月经不调,因为月经是受时间环境影响的,生活环境不稳定,就是没有性行为一样会产生月经不调。因此,一旦发现月经提前,一定不可掉以轻心,建议去医院检查B超及性激素六项,明确病因后再对症治疗。

月经提前10天的原因

正常女性的月经周期为28天左右,如果仅提前3-5天,且无其他明显不适症状,都属正常。另外,月经偶尔提前一次(超过7天)也不算月经提前。但如果月经来潮总是提前7天以上,甚至1个月两次月经来潮,则称为月经提前或是月经先期,经常性提前10天是典型的月经不调。那么导致月经提前10天的原因都有哪些呢?

1、月经提前10天的原因之器质病变或药物等引起: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、肿瘤及发育异常、营养不良,颅内疾患以及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等。

2、月经提前10天的原因之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:主要是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的功能不稳定或是有缺陷,即月经病。

3、月经提前10天的原因之素体阳气盛,或过量食用辛辣食物和补品,或情志抑郁,或久病失血较多的人,都容易血热。血得热则枉行,流速也加快,以致例假提前。

医生提醒,经常性月经提前10天是月经不调的表现,会影响女性身体健康,严重者还会导致不孕,因此月经提前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妇科检查,排除器质性疾病,接受正确的治疗,避免身体出现更严重的问题。

月经提前10天会不孕吗

正常女性的月经周期为28天左右,如果月经来潮周期总是提前7天以上,甚至1个月内两次来潮者,则称为“月经先期”,亦称“月经提前”或“经早”。由于每个女性的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,月经周期也会因此而各不相同,即使周期相对正常的女性有时偶尔也会出现提前或延后几天的误差,一般3-5天都属于范围,或者偶尔提前一次,这些情况都大不必过于担心。但是如果是经常性的月经提前10天,这明天超出了时间经期周期范围,是一种月经不调的表现,如果经期长期少于21天,则会影响生育。医生表示,月经不调是导致女性不孕很重要的因素之一,应该引起重视。

月经提前等月经不调状况的诱因很多,尤其是现代生活节奏快、生活过大的压力,造成内分泌紊乱;娱乐过多造成的身体机能紊乱,吃避孕药等都会造成月经不调。经常性月经提前的女性要及时寻医问药,查清楚原因,以便对症下药,及早治疗改善。同时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放松心情,这样才有利于维持月经正常,避免出现一些影响生育的病症。

月经提前10天怎么办

月经提前10天是一种月经不调的表现,应该及时咨询医生,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后,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的调理来维持经期正常。

1、正值生育年龄的女性,如果长期处于压力下,会抑制脑下垂体的功能,使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尔蒙及不排卵,月经就会开始紊乱。这种情况下维持经期正常的最好方法是学习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,如听听轻音乐,坚持适量的运动等,让心情保持在轻松愉悦的状态。多食用一些有减压作用的菜肴,如香蕉、卷心菜、土豆、虾、巧克力、火腿、玉米、西红柿等。

2、经期要防寒避湿,避免淋雨、涉水、游泳、喝冷饮等,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凉,注意保暖。可以在食谱中适当 添加大葱、豆类、南瓜、大蒜、生姜、栗子、橘子等食物;另外,醋、酱、植物油、辣椒、胡椒等调料及炖牛肉、鸡肉高汤,都对这种情况引起的月经不调有一定作用。

3、长时间受到电磁波的辐射,会影响女性内分泌,导致月经提前等失调现象。除了加强防辐射措施外,日常饮食中可以多吃一些胡萝卜、豆芽、西红柿、瘦肉、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、C和蛋白质的食物,经常喝些绿茶,都能有效预防和减轻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。

4、便秘也可能会引起女性月经紊乱,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润肠通便的食物,如蜂蜜、五谷杂粮、杜仲茶、水果蔬菜等,都能帮助促进肠胃消化,清肠通便。

我来回答
提交
加入收藏
本文标题:月经不调是导致女性不孕很重要的因素之一"

本文链接:http://m.cdgkyy.com/news/553.html